2019年11月通过CATTI三笔
译国译民三笔长线班学员:李欣恬

本人双非医学狗,四级542,六级524,大二上学期低分飘过CATTI三级笔译。
这里附上成绩单为证:

由于不是英专生,对CATTI缺少了解,担心自学费时费力走弯路。为了提高备考效率,得到有效指导,花尽可能少的精力取得最好的结果,我报了译国译民的三笔长线备考班。在这里十分感谢译国译民老师尽心尽力的指导!在备考过程中,译国译民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优秀又负责的老师,合理的课程安排,严谨认真的作业批改,以及井井有条的班级群管理。
我从七月下旬开始备考,一直到十一月考试,中间因为计算机考试耽误了一个月左右。整个备考过程基本遵照培训班的安排。

下面就说一下我个人的备考过程。
先说实务,实务是重点。
我练习的每篇文章都大致经过三个步骤:预习,听课和复习。预习即自己先翻译一遍。开始的时候翻译过程会很艰难,但不管翻得多烂都要把自己想到的译文写上,而且要多思考多动脑子才会有真正提升。这句话有什么考点?怎么翻才能“说人话”?上下文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这句话要运用什么翻译技巧?要怎么调整语序?要选择哪个词最能精准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有哪些雷区千万不要踩?这可能会很花时间,但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的锻炼思维的过程。

老师建议我们翻译完一篇文章后,第二天不看原文只看译文,把译文再润色修改一下。由于专业课学习太紧,我没能腾出时间做这项工作,不过应该是很有益处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之后就是上课,听老师的讲解。讲解时老师会先分析整段话的逻辑结构,再讲解翻译技巧和译文。译国译民的课程分为录播课和直播课,直播课的时间常常和我学校的课程冲突,所以我一般都是回看录好的直播课。听课时我的电脑上会打开三个界面:课程,自己的译文,参考译文。自己的译文用来和老师给出的译文做对比,回忆一下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看看逻辑、句型、用词和老师的差在哪里,应该怎么改进。参考译文是我用来做笔记的,我会在上面标注层次,记下值得注意的点,标红用得好的词,就像这样:

一些好的表达和句型我会记在笔记本上,最后总共记了两个笔记本。因为我做的比较细致,所以听课也听得很慢,有时一个小时的课程甚至要花两个小时来听。有的作业老师会做批改,这时我会把批改的作业也打开,每听完一段话的讲解就看看这段话老师给我标注了什么问题。听完讲解,还要进行复习。英译汉通常是看看值得注意的点,汉译英背的就多一点,我通常是要求自己看着原文能背出译文,再记住好的表达,译文里的可以替换的都会背一背。这次考试的汉译英是一篇关于浙江杭州的介绍,我背过的好的表达和句型就用到了很多。不过遗憾的是,到了后期,因为专业课压力太大,好多我都没有时间背了。

再说一说综合。
医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少,在综合上我花的时间很少,幸运的是64分险过,如果大家时间充足,还是建议多花一点时间学综合,保险,不过一定记住重点是实务。我用的参考书是华研外语的专四词汇(上面的单词都有例句,我觉得这一点很好)和官方历年真题,语法我买书了但没有看完,买的是《高中英语语法全解》(是的,你没有看错)和张道真的语法书。其实用什么书都是次要,尤其是三笔综合整体来说比较简单,大家不必纠结买什么书好,真正把书都看进去就够了。由于综合花时间太少,考前我一度认自己要栽在综合上了,还是靠了培训班的练习和讲解,加上啃之前的老底。不过我实务因此吃了很多亏。交上去的作业被老师挑出好多语法错误;考试的时候,我吃力地翻着两本又厚又重的字典,查单词花了很多时间,而坐在我左边的阿姨只带了一本小小的缩印版字典,单手翻,早早就答完了题。所以还是建议打牢基础,不然还是很悬的。

最后说一下我考试时的情况。一整天的考试我都很在状态。上午综合比较简单,感觉阅读理解最简单,差不多是四级难度,我答得比较慢但力求准确率高,最后一分钟答完。

下午实务,我用的字典是下面这两本:
题比较简单但我答得很慢,又查了很多单词,所以我来不及答完题,英译汉差了一点没有翻译,考完我很绝望,一直以为自己过不了了,在我计划大三再考一次的时候出了分,我震惊地发现自己两门的分数竟然都是以6开头。这里给大家两点经验:一是如果做的慢,就得在平时的训练中多注意,翻译过程中不要过分字斟句酌,浪费时间,先顺着答完再回来修改润色。而我就是在答题时过分纠结,一句话的语序我要想半天确认半天,一个单词最准确的翻译我要翻字典再思考半天,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没答完。二是在答不完题情况下也要尽量保持译文的质量和流畅度,这样即使一两句没答完也不用慌,但是这就要求平时熟练掌握一些翻译技巧。

以上是我的备考经历,做的好的地方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做得不好的地方就当成一个教训。考过再回头来看,三笔并不算太难,重点在于坚持。最后祝大家都能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