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经验帖总框架:时间轴框架——展开时间轴详述具体心路历程——各科干货及备考建议——常见问题解答。若你对于我的心路历程没有兴趣,可以直接翻到各科干货及备考建议。
个人简介:我是三跨(跨校、跨省、跨专业)考生,工科生,没修过英语双学位,来自双非学校本科(评完双一流后就是四非了……)。我报考了厦门大学英语口译,第一次考研成绩350分。报了译国译民MTI早鸟班后,经过一年的学习,第二次考研成绩401分。在这个经验帖中我将以时间轴的方式来叙述我的整个备考心路历程。
一、时间轴框架
2016年12月通过四级588分;
2017年6月通过六级505分;
2017年10月下定决心要考厦大的MTI口译,
2018年11月拿到三笔证书;
2018年12月大四一战失利成绩350分;
2019年6月毕业前拿到了二笔证书;
2019年12月二战成绩401分。
跑了三年的马拉松终于走到了这里。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的起点都快低到地心了。有同学可能认为我很励志,其实不然。若真是励志,在18年时我就应该榜上有名了。当初下决心要考厦大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但随着复习的推进,我开始慢慢看清楚了我与厦大的距离……
二、时间轴展开
2016年12月通过四级588分。我们学校要求到了大二才能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并且强制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要参加早读,时间是周一到周五早上六点五十到七点半,签到制,无故缺席迟到者会通报批评,迟到和缺席累记次数过多将会影响各类评比。这也是为什么我到大二才过了四级。
2017年6月通过六级505分。过了四级理所当然一鼓作气攻克六级。刚考完六级后成绩还没有出来,但我一直有保持学习英语的习惯。从七月份暑假起我就开始背刘毅的《突破词汇10000》,当时学校暑期有活动,我留了下来。暑期在学校里我每天早上都和2018级考研的学长学姐一起晨读。当时根本不知道MTI为何物,甚至连CATTI是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我还没有萌生出考MTI的打算。那时候和2018级的考研学生一起学习只不过是因为我想多学点东西。但这个暑假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背单词当然要配套英文的阅读,暑期图书馆照常开放,方便考研学子,我也因此沾光,能够在图书馆里畅快地阅读。暑期我碰到了一位学姐,学姐长得很好看,于是忍不住去搭讪。一番交谈下来,我了解到她是在备考上海外国语大学的MTI笔译,她本人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是个跨考生,修过双学位,手上有专四优秀证书和三笔证书。于是,我同时知道了MTI和CATTI的存在。经过和学姐的一番交流,我对这两方面了解了很多,刚好我又过了六级,正是应该找下一个学习奋斗的目标,于是我打算考取三级笔译。但从普通英语的学习(听懂读懂就行了的输入型考试)到翻译(输出型考试)之间的跨度太大,我几乎备考了一年多才填上这个坑。
2017年10月下定决心要考厦大的MTI口译。为什么想考、我是经过怎样的思想转变的,这些都不是本帖的内容,相信也没有人感兴趣。大家都只关注最后的结果,不会有人关心哪些人经过了什么样的思想转变。在这一阶段就是定目标,攻克心魔,制定计划。目标要刻在石头上,计划写在沙滩上。也就是大方向的计划不变,根据自己不同时期的学习步伐对局部计划进行适时微调。我开始学习新概念英语,从新三开始,学到新四,差不多学了半年多。并开始在词汇量和语法上下功夫,这两方面的学习在下文具体的学习建议中会涉及。
2018年1月起到12月考研初试前,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学习英专的课程。我是向学校里的英专生请教他们都学了什么课,然后找课本自学。学习的课程包括英美文化、英美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张汉熙高级英语、吴伟仁的英美文学选、报刊英语、林平璋的词汇学概论等。由于没有人指导学习,我自学这些教材其实很大部分都是囫囵吞枣,求个心理安慰。但我一直有保持足够的阅读量。由于词汇量的爆炸式增长,我开始能够读一些难一点的读物,如《1984》、《福尔摩斯》等英文原著,包括经济学人杂志等。刚开始读经济学人时是比较难受的,因为撇开生词不谈,很多背景知识都不懂,即使满篇生词查个遍,还是没能读懂。我认为对于语言学习的入门菜鸟来说,初读外刊时最好能够有译文和注释作辅助,这样阅读效率才高。
2018年6月完成新四的学习,新概念的学习就此告一段落。词汇的记忆也基本告一段落,词汇三书、张红岩的《GRE词以类记》我都已经背过好几遍了。语法书《指南》中的题目也是做了两遍,基础语法算是打下了,为接下来的翻译铺平了道路。
2018年7月,期末考来临,忙于自己专业的学习,无法拨冗学习英语。这是跨考生的弱势,因为我们无法全心身投入语言的学习,在本专业和跨考专业之间两头跑,搞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
2018年8月正式开始接触翻译,一下子就爱上了翻译。由于暑期还有一个月,我在此期间对于翻译的学习下了很大的功夫。
2018年9月开学季,在新学期本专业的课程还是很多,我仍然是在两个专业之间来回奔跑,疲于奔命。我报考了2018年11月份的三笔考试和12月份的考研初试,接下来就是重点练习翻译。我基本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翻译上。这也是一个人备考的盲目所在,因为我忽略了百科和写作,对于基英的投入也不是很多。我自认为自己笔头能力还不错,汉语百科与写作想吃老本。而基英方面,我觉得自己阅读量这么大,基英肯定没问题。但事实证明我是错的。所以不论参加什么考试,基础再好也不能忘了做一做和考试有关的习题。最后我的汉语百科与写作连单科线都没过,基英成绩只有63。
2018年11月参加三笔考试。一年的长跑,从2017年10月打算考CATTI、直到现在终于在考场上真刀真枪开干,我这才发现自己实在太天真了。我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前一刻才终于写完最后一个字,还来不及审校译文,字迹潦草得一遢糊涂,手都感觉快写断了。我走出考场后像一条斗败了的老狗,感觉不妙,痛哭流涕。晚上打电话给父亲说一年多的努力到头来还是空忙一场。父亲说最后一个月了,少点功利心,不要一直在乎能不能考上,要每天问问自己有没有学到新的知识,若是有,则是赚了。抱着这种心态,我坚持跑完全程,参加了2018年12月的考研初试。如果真的是励志的话,当年我就应该能考上的,但其实没有。结果在意料之内,我的确名落孙山。
2018年12月参加首次考研初试。初试结束后头几天心里还是有点残存的希望的,我感觉厦大今年的题目还是蛮简单的(其实是错觉)。但再过几天后,我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终于破溃了,人已经涕不成声。2018年还没结束。我思前想后了好几天,对这一年多来的学习备考进行反思。我认为自己的努力是够的,但苦在基础太差,又无人指点方向,盲目备考,浪费了大把时间。而翻译最是特别,入门学翻译的人最好要有人帮忙批改翻译作业,这样进步才快。同时我的作文也是没有人可以帮忙批改,导致自己完全不清楚写作到底差在哪方面。还有便是进度的把控,没有反馈,也不知道到底学习了多少,到底够不够?平常学习遇到的疑惑也无人能解。总的来说是四大问题:作业批改、方向指引、进度反馈、答疑解惑。这是一个人备考的缺点。后来我在某个CATTI公众号上看到了译国译民早鸟班的推广,多方对比之后,我看中了早鸟班的作业和及月测批改的服务,下定决心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前报了早鸟班。早鸟班有几个优势非常明显:班级作业批改、月考批改与反馈,答疑、还有一对一的指导。这些服务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克服了当初一个人备考的缺点。最棒的是一对一指导,老师帮你划好范围,避免了自己漫天撒网式的复习,这样既分散了精力,效率又很低下。其实市场上教授MTI的课程有很多,但大都只是纯视频课,几乎很少有提供学习翻译最关键的服务——翻译作业批改。这算是译国译民的优势吧。2019年还没来临,我已经走上了下一次的初试备考轨道上,这次的目标是2019年12月份的考研初试。
2019年1月中旬CATTI放榜,我过了三笔,实在是大大的惊喜。为什么我能够过三笔,我实在百思不得其解。但我心中对于初试成绩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的。希望这种东西就是这样,不到最后一刻,还未盖棺定论,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任谁都会存在幻想。1月份是文学班的学习,学习的节奏很稳定,我每周都坚持早鸟班的打卡材料学习和打卡。
2019年2月中旬考研初试成绩放榜,只考了350分,希望完全破灭。我母亲说是个男人就要有个男人样,不要一遇挫折就哭哭涕涕,成何体统?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即使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要对自己有信心,放宽心。至此,我摒弃了所有杂念,完全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第二年的长跑,目标是2019年12月份的考研初试。
2019年3月到4月是基础班的学习,主要是学习词汇和语法。我自忖基础班的词汇语法教得太过于简单,我去年就学得差不多了。但因为是二战,我要求稳,所以我还是听完了每一节录播,乖乖按时完成班级布置的每一次作业,按时上直播,不放过任何可能获得新知识的机会。事实证明,Kelly 和Peter老师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觉得早鸟班的精华是月测批改和班级的作业批改,认为课可以不听,但作业和月测不可以不做,不要错过任何一次批改的机会。我自学过了一年多,因此对此深有感悟。我需要的就是对于自己学习效果的反馈,作业批改就是这样的服务,怎么能错过呢。
2019年4月各大高校陆续放榜,我亲自见证了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一个个考上名校,甚至是我的好兄弟考上清华大学,这是多么令人震撼!我才发现,原来那些学校要的是这样的学生。2019年4月放榜,看到别人欢呼雀跃,收获满满时,我是多么羡慕他们。我说我这么早就开始备考了,几乎是一年半的时间,可结果还是榜上无名,要是当初求稳考自己专业的研,应该很稳的。这再一次证明了我的起点是有多低。然而,我这个人就是榆木脑袋,只认死理,仍然决定还是考原来的学校原来的专业。我对早鸟班的择校老师说我一点也不考虑调剂的可能,我说今年再考不上就去工作,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认为,厦大的要求是什么,那么我就去达到那个要求,从没有幻想过哪一天厦大会降低标准。若是这一年再达不到这个要求,那么我就去工作,用以后更多的时间去达到这个要求,就这么简单。朋友从清华面试回来,我去找他聊天,问起他去清华面试的感受。他说当时去面试的总共有三个人,一个是武大的,一个是复旦的,最后我朋友这个来自双非学校的被录取了。我问他清华的老师们凶不凶?会不会歧视我们这种学校出来的学生?他说清华的老师很和蔼的,不会刁难你的。这些老师们在推免时已经招够了优秀的学生,所以他们根本不缺来自其他所谓名校的学生,他们想要的是有学习热情、拥有朝气和青春活力、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他对我说你不要担心那些学校的老师会歧视你,因为越好的学校越不会这样,你只要专心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就成。朋友说,经过两次的考研,你的内心会变得很强大的,以后再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是事儿。他这一番话打开了我多年的一个心结。不要多想,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是正事。
2019年5月开始上MTI的翻译课,由Kelly老师主讲。我由于同时要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早鸟班的学习和毕业方面的学习之间两头跑,几乎搞得焦头烂额,头发几欲掉光,因此我索性理个寸头落个清爽。由于实在忙不过来,五月份我和班级的学习直接脱轨,翻译课一次都没上,作业也一次都没交,但月测还是有逼着自己完成的。到了五月末,我答辩通过,算是准毕业生了,这一切终于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冲刺下个月的CATTI二笔考试。
2019年6月中旬参加CATTI二笔考试。六月初开始上MTI强化班,但我把重心放在6月中旬即将到来的CATTI二笔备考上,因此我很多课和作业都落下了。在2019年一整年的学习生活中,6月中旬的二笔考试是一个难忘的小插曲。由于去年11月份参加三笔考试,下午的实务是两点开始的,但今年提前到一点半开考,我这个马大哈居然没有注意到。我在一点三十二分到考场楼下,问门卫叔叔还能不能进去,门卫说开考后五分钟内还是可以进去的,就把我放进去了。我进了考场后奋笔疾书,又是写到最后一个字时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来不及审校译文,手都快写断了。最后我还是拿下了最后一次纸笔化考试的二笔证书,有惊无险。考完CATTI回来后,有一大堆“债”等着我来还。六月份的强化班每天都有课,作业很多,每天都有一大波作业来势汹汹,而我五月份的翻译课也没上,算下来已经是债台高筑了。接下来的学习时光其实非常充实,我已经毕业了,再也没有本专业的困扰,可以专心学习翻译了。我每天的任务就是“还债”,而译国译国老师们的服务都是很贴心的,允许我补交漏交的作业,但为避免出现滚雪球现象,我是新旧作业齐头并进,录播直播两手抓牢。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有了老师们的指导,学习效率非常高。对于老师我是完全言听计从的,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我完全明白有人指导下的学习和自学的差别,所以对此倍加珍惜。九月份过后,基本上所有的债都还完了,提高班的学习也基本结束,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就是自学期了,我每天都是在大量刷题。刷题包括政治1000题、专四词汇语法、专八改错、专八阅读、翻译练习等等。其实刷题生活很单调的,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摘抄的语言点进行记忆,然后开启刷题模式。这样的学习生活是很枯燥的,但由于有老师们的陪伴,好了许多。有什么烦心事都可以向老师们吐露,比如我有时候做专八阅读时错得一遢糊涂,就会在辅导群里面吐糟。总之,这几个月的时光还是满愉快的,每天都是过得非常充实。
2019年9月最后一堂翻译直播课上Kelly 老师说,同学们要动笔啊,不动笔翻一翻,不吃吃苦,怎么知道难点在哪里?怎么进步呢?
2019年10月Amy老师说,不要管别人说什么考笔译比较稳不要报口译,目标定得高一点没问题,如果真考不上还有调剂笔译的后路。
2019年11月,Peter老师在汉语写作的最后一节课说,最后的一段路程了,不要老盯着自己能不能考得上,每天问问自己打卡打了吗?作业都完成了吗?直播都跟了吗?最后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Jeremy 老师很关心我的进度,关键时候总能指清楚方向,避免了我无用功的复习。Esther老师给了我好几次机会,让我补上之前翻译课程落下的作业,又亲自批改,给予了许多无微不至的帮助。Celina班主任也很好,我好几次月考和班级作业交得迟了,给她造成了很多麻烦,但老师从没抱怨或拒绝过我的请求。课程顾问亮亮老师在我过了三笔后又送了我二笔的课程,每次都是有求必应,经常推送高质量的学习材料,实在非常感谢。
对于网络课程,我认为,老师帮你收集材料,给你指方向并告诉你应该学习哪些内容,这些都是优势。但不足之处就是老师和你隔着一块屏幕,你若真是不想完成作业,手机一关,电脑一闭,老师也拿你没办法。网络课程更多靠的是自律。
2019年12月下旬回老家参加第二次考研初试。我在考前一个礼拜基本上已经学不下去了,虽然说越到临考心里越是焦燥,但每上交一次作业、每完成一次月测、每完成一次早读打卡,我心里的焦虑便减一分。我提前两天回家,在家里睡了一天一夜,几乎把一年来没睡够的觉都补回来了,养足了精神,然后起程去考场踩点。初试很快就结束了,但今年感觉大不一样,也有很多感触。比如出了考场后感觉有很多遗憾,感觉翻译时有几个地方没处理好,觉得写作时有几个地方的用词还可斟酌下、字迹还可以稍微写得好看一点……但2019年的初试已经结束了,这一程是该画上句号了。
2019年1月初美伊冲突,接着是新冠病毒爆发,1月下旬科比罹难……怎么都感觉今年注定不平凡,隐隐约约觉得今年可能是奇迹发生的一年。
2020年2月20日考研初试放榜。昨夜几经辗转反侧、一宿难眠,好不容易熬到早上六点,早早守在电脑前一直在刷研招官网,终于在7点40分左右查到了成绩。看到成绩那刻我的心脏几欲迸出,实在是难以置信。
这一程就算结束了。跑了三年的马拉松终于走到了这里。以上就是全部时间轴的展开。
三、各科干货及备考建议
3.1 正式备考翻硕前要先打通词汇语法关
词汇:记词汇的目标是要破万词,在背词汇的同时要大量阅读。可以去报个万词班。但切记,万词班只不过是帮你归类词汇、对于词根词辍词源稍作讲解,但最后记忆的任务还是落在自己的头上。我的方法是上课时认真听讲,并截屏以备课后复习。课后复习采用“念经式背单词法”,也就是早中晚饭后就拿起手机调出截屏,跟着音频一遍一遍复习词汇。记忆单词时,达到见到这个单词会读、能够想起大概的意思就行了。记忆词汇要有耐心,不要幻想背了几遍单词就要会用,从记下这个单词到会用还差得远呢。刚记下的单词是消极词汇,如果今天刚背的单词你在以后的阅读中经常碰到,很快就能够变成积极词汇的。把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的方法也很简单,但比较枯燥:多做翻译和词汇语法习题。举个例子:每次课后作业英译汉和汉译英各有一篇,做完英译汉有时会碰到不懂的表达,我们通常会去查一查英英释义和用法,这样这个表达就在无形中被我们记下来了,而常常我们在做汉译英时发现刚好这个表达可以用得上,这样下来,我们积极词汇的扩充就很快了。做语法词汇题时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做词汇辨析时,economic和economical 傻傻分不清,我们一般也会去请教英英释义,这样查过一遍这些单词后,基本上它们也成了我们的积极词汇了。
从千词到万词的脱变要转变背词思维。比如背四六级词汇时我们可以“attain,得到,attain 得到”这样反复念经式法把attain这个单词强行记忆下来,但一旦到了万词的级别,你再用这种土方法就不行了,因为记忆量明显不是一个级别。我们得开始学会用已经背会的单词去记忆新的单词,比如用extremely poor 来记忆penury,通过这样滚雪球的方式来达到单词的记忆。
从六级的词汇量增长到专八破万的词汇量是一个挺痛苦的过程,每天都要背大量的单词,并同时读大量的材料,扩充自己的语料库。背单词的同时要去大量读英文材料才能巩固自己的词汇,否则很容易就会忘了。我阅读是先从外研社的5000词系列开始读,再读童话小话,比如英文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绿野仙踪》、迪士尼系列小说等等浅显的故事。再后来词汇量慢慢大了起来,开始读《福尔摩斯探案》、《金银岛》、《弗兰肯斯坦》、《1984》、《动物庄园》这种难度大一点的小说,慢慢地外刊《经济学人》也开始能够读得较为轻松了。今年十二月份考完后回家,在家里把《简爱》的英文原著也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读英文原著总是能够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如果影响理解就要去查,如果不影响则不用。若是生词太多,则说明难度太大,不适合自己。不过耐心读下去总是有收获的。作家冰心七岁读《三国演义》时所面临的语言障碍不亚于我们现在学外语时的感受。
下面几本词汇书籍是我背过好几遍的:李平武的《说文解字》两本。这两本是国内词根词缀单词书的鼻祖,不过这套书的缺点是没有音标,没有配套音频,而背单词最好是要有音频,这样背单词时才不致于发音发错、酿成听力听不懂的后果。
刘毅《突破词汇10000》和《突破词汇22000》。这两本词汇书和专八的词汇书囊括的词汇其实也差不了多少。我也背过张红岩的《GRE词以类记》四五遍,但还是忘得很快,原因很简单,你背过的单词如果在平时阅读或听力中没碰到过,时间一长你很快就会忘记的,而GRE的词汇在日常读物中出现的频率非常小,所以你得跟据自己目前正在背的单词的级别选取课外读物。举个例子,如果你背的是俞敏洪的《GRE红宝书》,却选择迪士尼儿童童话故事这种书籍,对于你记忆词汇几乎没有什么效果。但如果你选择《福尔摩斯》这样的读物,你一定会发现很多惊喜。读多了你会发现英语读物也分三流九等,比如像纽约时报每月畅销书,这种书大部分没多少营养,可能空费了一上午读一本这样的书,你发现你背的GRE词汇几乎无用武之地,因这些都是很浅显的读物。但如果你选名家写的经典读物,比如《简爱》、《福尔摩斯》、《弗兰肯斯坦》这种,你会发现你背了好多GRE词汇居然真的能够帮助你破解一本书。引用一个例子:金克木先生(梵语翻译家)在他的《书读完了》讲到他有一次见一位长辈,那位长辈说他很羡慕他们懂外语的人,因为他们只会汉语的人读书到晚年几乎没什么书可以读了,而会外语的人还有一座外语文学的宝库等着他们去读。
《Word Power Made Easy》《Merriam Vocabulary Builder》《Verbal advantage》这三本通称为词汇三书,小白小绿小灰书。不过这三本书是母语者编的词汇书,里面的音标不是国际音际,而是母语者更为习惯的其他音标。本来国际音标就是面向全球非母者的。所幸,这三本书都可以在网上找到音频,是网友们自己整理的。
阅读辅助工具:手机下载一个叫Mdict 的app,自己去网上搜词库。这软件是个宝贝,阅读时不懂的单词可以查一查,英译汉时不懂的单词可以查一查英英释义,汉译英和英语写作时可以查一查单词的用法或者英英释义,看看例句,判断这个单词是否适合于这样的语境。以下是我的词库:
语法:从语法选择题到阅读再到写作和口语是三个跳跃。我当初语法不行,连主谓宾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先是报了个零基础语法班,学懂之后就开始学习郭凤高《英语语法实践指南》,做了里面的题目,语法算是过了基础关了。随后加大了阅读量,利用语法知识来分析碰到阅读障碍的地方,久了就很少再有所谓的“长难句了”。再下去的跳跃就是在写作和汉译英中运用学到的语法,会用语法分析文章进行英译汉。这本《指南》我一直放在手边,写作和翻译时经常要查一查,也算是一本写作手册吧。
发音与口语:听写复述与跟读。从新概念二开始,遵循听懂大意——听写——复述——听原声音频跟读这四个步骤,这样下来就算消化完一篇文章,同时发音词汇语法也算都学会了。口语与听力这方面我就不赘述了,和阅读差不多,就是大量输入,扩大自己的语料库,模仿。
3.2 翻硕正式备考建议
百科词条:厦大百科出题范围捉摸不透,我考了两次也还是摸不清厦大出题的套路。但有一点必须明白,写作才是重头戏。花在百科上的时间要持之以恒,几乎每天都要,但每天分配的时间不要多,差不多半小时。百科什么时候看都不算早,但越晚越不利。我百科用了黄皮书《跨考教育百科知识》,武大出版社李国正编《百科知识与汉语写作》,刷题买的是电子科技出版社的MTI百科教材,配有电子题库,可以在平板上做,错题还可以截图下来做成文档以便复习。当时复习百科时学到了很多文学家以及文学流派,觉得很惭愧,因为很多作家的作品我都未曾拜读过。我们翻硕的百科面广,但不深,我有研友是考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生,她们要考的百科比我们深得多了,比如桐城派有哪些人、代表作品是什么、作者在各个时期写作的特点,并要求作1500字的点评等。
应用文:跨考教育黄皮书里面的真题我们是绝对做不完的,而且里面涵盖的应用文题材也足够多,所以这本也就够了,不需要去读白延庆的《公文写作》,也不需要读夏晓鸣的《应用文写作》。
大作文:高考作文或者跨考教育的黄皮书二选一。必须二选一,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学习这么多东西,又恰好全都消化。只学一本,将之消化已经了不起了。汉语写作练习方法与英语写作是一样的:审题,立意、确定观点,定整篇文章的框架、哪个部分写什么、引用什么例子,然后翻开范文,看看范文是怎么立意的,范文的框架是怎样的,自己的立意或者是框架若是与范文不同,就以范文为主,摘抄下范文的好词好句,接着遮盖范文,运用刚才自己分析出的范文观点与框架以及摘抄出的好词好句独立完成这篇作文,最后修改是否有语法问题,作文练习就算完成了。当然,汉语作文不太需要考虑语法问题。如果你平时不常写过东西,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也不怎么阅读,那么这就有点令人担心了,不过只要给足时间练习,是可以翻盘的。
短语翻译:近几年厦大不考热词,英译汉和汉译英各考15分的句子翻译。英译汉的句子大都出自杨士焯老师的《英汉翻译教程》,杨老师是厦大英语系的一把手,他的书当然要看。汉译英大都是领导人讲话中的金句,也有论语等古籍的翻译,这一块不好备考,所以要适当放弃,只要关注中国日报双语点津每月末的当月热词中的领导人金句,并揣摩翻译的奥妙即可,其他的只能考场上根据汉语意思来现学现卖临时发挥了。不需要去看论语英译或者是什么古籍英译,也不需要去海量的领导人致辞中去摘抄金句,这样的效率太低,无异于大海捞针,要学会放弃。
短文翻译:二笔难度。只是二笔只考政经类题材文章,而MTI考查的文章题材包罗万象。2019年英译汉A篇是有关同传的材料,汉译英B篇考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所以要在二笔的基础上多做各种不同题材的翻译,跨考教育的黄皮书就是不错的题库。
有人说既然2017年考了一篇朱熹坐卦画沙的古文汉译英(2017年比较特殊,因为2018年是朱熹888年诞辰,所以当年考这篇并不是出卷老师头脑一热随便出的),2019年又考了篇《岳阳楼记》的古文汉译英,那么是否要把重心放在古文上?大家的担心是情有可原的。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靠谱。你不可能把所有古文名篇都拿来做汉译英练习的,但你要适当练过,了解碰到这种题材时要采取什么翻译策略,比如五字决“留换增减调”。古文汉译英若是日后再考,就只能各凭本事,临场发挥了。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再用浅显的英语表达,因为古文本来就是晦涩难懂,你不能再翻成同样晦涩难懂的英文。古文翻译应该是把难懂的汉语翻译成易懂的英语。
又有人问:我古汉语水平很差,需不需要再去另外补一补古代汉语的知识?这位同学,你的基础和我一样差,如果你准备考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研,要三思。
又有人问:2019年汉译英A篇考了和时事有关的巴黎圣母院,需不需要每天紧跟英语新闻与时事?每天都跟英文时事,比如每天坚持看BBC新闻,或坚持听VOA新闻,这样其实很不错的。但这样无异于大海捞针。如果你备考时间很紧迫,这样效率很低的。每个月跟中国日报出的每月热词汇总就行了,中国日报的记者们会帮你们挑出重点时事,并整理出双语材料。比如巴黎圣母院英文名Notre Dame Cathedral,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 这种专有名词基本上你关注过新闻就是过目不忘了。
又有人问:2019年英译汉B篇考了speaker of the house(美国众议院议长), Hilary Clinton, Donald Trump ,需不需要复习英美文化?当然了,是个英语专业的都要学英美文化,这些专有名词本来就是英专生的常识。
词汇与语法:《华研专四词汇语法1000题》,武汉大学出版社《翻译硕士MTI备考红宝书系列词汇语法分册》,复旦大学出版社郭凤高《英语语法实践指南》。语法在高中就学完了,只不过高中学语法只要求能够做出选择题,对于是否会用没有太多要求,而到了英专甚至翻译的层次,那些个语法点必须得会用。一个语法点你到底有没有掌握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在写作口语中熟练运用。郭凤高的这本语法书的优点是后面有习题,还配套习题讲解。《指南》的学习方法和政治的1000题差不多,学一章语法刷一章题目,题目要反复刷,通过刷语法题初步掌握语法点。只刷题不学习语法点不行,可能你做对了只不过是刷多了把答案背下来而已。只学习语法点不刷题也不行,因为今天你只学习了语法点不做题,明天肯定马上忘了。语法和词汇一样,不用必忘。这三本词汇语法书已经够刷大半年了。
改错:《华研专八改错1100题》。2019年12月厦大的基英没有改错,但往年有,所以可以说厦大自主命题的老师非常whimsical(whimsical含有amusing 的意思,因为今年厦大的词汇语法选择题有种印刷错误的感觉,完全不像是平常做的词汇语法题)。不管今年有没有考改错,改错必须练,因为改错的思路对自己的写作大有好处。改错的练法是一天一篇,做新的改错前要先回顾下前几天做的改错,再做新改错,做完照老规矩分析语言点并摘抄。大概做个十篇就做一次小总结。不过说实话,我做百来篇改错,几乎从没做过全对的,总是要错个一两个。改错一开始可能错得比较离谱,做一篇错一半甚至更多,后来逐渐掌握这些语法知识和词汇用法后正确率就上来了。做改错要放宽心,不要在乎正确率,要想想做完这篇有没有学到新的知识点。其实专八的改错很仁慈的,错在哪一行都有给你指出,有的改错题型只告诉你错了几个,没有具体位置,你要满篇去找,比如高考的全国卷。
阅读理解:《华研专八阅读理解》,《星火专八阅读理解》,专八三十年真题(这个可以买当年的《华研专八十年真题》,再去网上找其他年份的真题)。厦大已经有好几年的阅读理解都出自往年专八阅读理解的原题。但鉴于自主命题的任性,还是得自己下苦功夫大量刷阅读理解,以防哪一年不出专八原题了。初学翻译的一般是差在英语上,也就是英译汉时无法充分理解原文,译英时写出来的英文要么语法有问题,要么词汇用错。做阅读理解就是在增加自己的语料库,提高英文水平和语感,对于翻译也大有裨益。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有时候一篇文章读不懂,但我们读完题目后,顺着题目的提问思路去思考,这才读懂了这篇文章。有点像李长栓《非文学翻译》里讲的思路,碰到读不懂的地方,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迎刃而解了。
英语写作:王勇,季春桦编《雅思高分写作全攻略TOT十段法》。虽然雅思作文要求写250字,厦大作文要求400字,但这本书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因为厦大近年来的英语作文思路是向雅思靠拢的,你只要平时练习时每段多写几个字就行。写作练习方法:审题——立意——确定观点——定整篇文章的框架——哪个部分写什么、引用什么例子——然后翻开范文,看看范文是怎么立意的,范文的框架是怎样的,自己的立意或者是框架若是与范文不同,就以范文为主——摘抄下范文的好词好句——接着遮盖范文,运用刚才自己分析出的范文观点与框架以及摘抄出的好词好句独立完成这篇作文——最后修改是否有语法问题,作文练习就算完成了。一个礼拜完成一篇,实在不想写也要逼自己完成,如你平时写得不多,上了考场你会憋不出半个字,到头来只有哭鼻子的份。这样练习作文比看完题目、独立完成作文、然后再对范文这样好多了,这也是我多年学习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对于提高写作效果奇好,因为你能够马上运用新学的框架和好词好句。这样的一篇作文练习下来差不多要花费一小时,一个礼拜逼自己花费一小时不多的。你背下来一篇英语作文也差不多也要一小时,同样的时长,这样效率更高。假如时日一长,对好词好句有所遗忘,观点与框架你是绝对忘不了的,因为你写过。有了观点与框架的作文是很好写的。我们写作时到了考场上最怕的是没话讲,脑中空有一大堆好词好句却不知道如何写、如何运用这些好词好句。还有一个好处,若有朝一日能在考场上碰到原题,你一定能够从容地写出好文章。
那么我们需要背作文吗?好多人都强调背作文的重要性,也有很多人考前背过很多作文,一天一篇,但考前却从没动笔写过一篇作文。背作文当然好,我也用过这种方法,但上了考场我还是写不出来。光背范文,不对范文进行分析,比如范文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一步步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怎么引用例子、作者是如何长短句搭配、如何运用长难句来支撑住整篇文章的重量、如何运动高级词汇等。不经过思考就背了那么多作文,上了考场,你会感觉自己学了十八般武艺、却毫无用武之地。我想请大家醒醒,我们备考的是英专的研究生,不是四六级,也不是考研英语,要转换备考作文的思路。
在这里提一下,备考MTI的写作,要从只关注词汇语法过渡到更多关注观点与行文逻辑。写作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而是要达意。写作里当然没有绝对的词汇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用的是否恰当的差别。不过,一般在作文里面,有三到四个GRE的词汇已经可镇得住场面了,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段落有一个GRE词汇,例如像be tantamount to 和be equal to意思都差不多,不过前者相较之下稍显得文绉绉,跟本不可能出现在日常文体中,而我辈非母语者更是难以驾驭这种高级词汇,若是满篇文章都是这种大词,这篇文章会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语言交流讲究效率,因此每篇作文三四个GRE词汇的理论是有道理的。
我们都不是英语母语者,我们学习外语的终极目标当然是达到母语者的水平,甚至是超过。在此之前,当然少不了写作的辅助工具。可以在案头摆一本语法书,如上文的《指南》,若你写作时想用某个语法结构,却吃不准这样用对不对,这时可以查一查。还有Mdict,不仅可以查不懂的单词的英英释义,还可以查用法。如果你吃不准几个近义词哪个更适合这个语境,又或者无法确定单词的具体用法,都可以请教Mdict。
政治:肖秀荣全家桶。有人嫌不够,还同时学其他考研政治的教材,可行吗?这样做等于把自己的精力打散,结果是付出很多,却没能学好政治。要相信肖老师,相信这么多届学长学姐的口碑。
有人说要不要去把大一大二的政治课本拿来看?不用,除非你是考马克思理论的专业,否则不用。五月份肖老师会出精讲精练,七月份会出1000题和十年真题,九月份会出知识点提高,十月末有时政小册,十一月份有肖八,考前两周有肖四。我的备考建议是只要守住肖老师的书就够了,抱着这套教材反复学习消化,不要再节外生枝。每天大概一个小时,后期投入时间可逐步增加。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题目,看精讲精练第一遍时可以快一点,刷1000题才是政治学习的重头戏。做完题目后再根据错题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去细读精讲精练上相应知识点的讲解,若是再不懂,就去看配套视频的讲解,一般这样就没问题了。一般1000题要刷个两遍,若是没时间,那么第二遍只做错题。若是还有时间,当然刷三遍也没问题。不过我觉得少有人有那么多时间,因为我们备考的重点还是在翻译和基英。
-
我看完真的太佩服这个学长了,不仅从基础开始,而且一路坚持这么多,付出这么多,说实话,作为英专生,我真的蛮惭愧的,后面看他的经验写的那么详细,我都不想看下去,感觉自己心态太差了,这样选择去考研的话能不能成功上岸,因为大学大二前花了一年去考虑考不考三笔,最后也报班考三笔还是没有能通过,结果介绍给一个男生,他三笔没有报班就刷题,综合就考了64,实务考了59,一分之差,唉我心里太难受了。看到学长一路走来这么艰辛,也是不易。(5) 回复 (0)